西安工大“娄山情”实践队赴红色圣地,传承红色基因
2017年7月,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娄山情”遵义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实践队走进遵义开展了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经过几天的实践,全体队员们对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对遵义这座红色城市有了全新的印象,大家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创文”志愿服务活动
7月17日,实践队伍来到了遵义市共青团红花岗区委员会进行初访,青农部部长欧阳逊热情地接待了大家对实践队初定的行程给予适当的建议。恰逢遵义市评选“全国文明城市”,实践队通过区团委的联系决定当天下午到北京路街道火车站社区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到达社区后,负责人带领实践队清理社区单元楼住户门上的小广告,队员们诧异一扇门上竟能有如此多的小广告,最厚的有四层叠在一起,确实影响市容。在队员们的分工合作下,两个单元共计五十四户住户的门重换光彩,即使汗水打湿了队员的衣衫,可是手中的工具却不曾放下,不停地变换方向除祛这些“小顽固”,劳动成果也得到了社区负责人的肯定。

观遵义会址,祭红军烈士
7月18日上午,实践团队走进遵义会议旧址进行实践活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当年会议的主楼,就在这里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随后队伍参观了会址展览馆、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和周恩来、朱德、康克清、刘伯承等领导人的办公室兼旧居。当天下午,队员们来到了红军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在指导老师何鹏程的带领下进行了庄严地祭奠仪式。陵园工作人员介绍的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事迹,对于队员们来说,这些故事会鞭策着自己,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带着烈士们留下的优秀品质,带着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重走娄山关,感悟红色精神
7月19日,实践队一行来到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经过一路的跋山涉水进入陈列馆后看到的是一位毛泽东的模仿者冲大家招手,并说:“同志们辛苦了。”队员们仿佛置身于当年娄山关大捷后迎接胜利的队伍中。带着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队员们紧接着就开始准备“重走长征路”,踏着红军当年走过的路,看着隐蔽而狭小的战壕,仿佛回到了当年激烈的战斗现场,没有硝烟,却使队员们的心情更加沉重,已经翻新的路再加上充足的准备,都如此难行,当年的红军战士却要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奋战,自然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安定生活。“重走长征路”的尽头是刻有当年毛主席追写娄山关战役的《忆秦娥·娄山关》巨型墙面,全体成员在何老师的带领下,重温了这首诗词,重温了战士们顽强抗敌、英勇奋战的精神。

发扬红色文化,尊听革命先辈事迹
7月20日,队员们精神饱满地来到了毛泽东故居参观,并对周边民众进行“遵义红色革命根据地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人对红色文化的情况进行调查,虽然语言上有障碍,也受到个别路人的拒绝,但是队员们却出色地完成了各自的调查任务,并给当地民众分发了红色文化传承和陕西红色文化的宣传资料。随后,实践队组织了“感悟红色圣地,传承革命精神”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签名活动,呼吁大家传承与发扬红色文化。下午,在何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拜访了八十岁的老检察官朱堂恩爷爷。朱爷爷在1956年放弃学业,选择了参军;1965年退伍后在遵义市检察院工作,从零经验开始向老同志学习,取得了十一年无错案、冤案的业绩。最后,队员问起朱爷爷对当代大学生的期望时,这位患有帕金森的爷爷,激动地说道:“红色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美好的生活。你们要好好学习,好好读书,成为祖国的栋梁!”队员们听了这位老检察官的故事,都对其充满无比的敬意,这就是中国军人,这就是红色精神。

红色基因在这座城市传承着,红色的身影随处可见,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队员们通过各种活动传承与发扬红色文化。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有助于队员深入学习革命历史,深刻感受红色文化中的革命大无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有利于增强队员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