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风和煦,夏木荫荫。早上九时许,八个身穿黄色T恤的青年人正穿梭于大雁塔广场周边的大街小巷中,手中拿着相机和笔记本,不时仰头记录着一个个店名。在鳞次栉比的各式建筑前,快门摁下,一帧帧美好而珍贵的工作照片就此定格。这些着装统一、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正是来自于西安工业大学“一梦长安”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
此次实践的任务是对西安市中蕴含传统文化的店名进行调研,因此,拥有丰富文化创意产业的商圈自然成为同学们关照最多的地点。展现在队员们面前的是一片传统与现代透过时光遥相呼应并亲密融合的商区,大雁塔峨峨百米,巍然立于商圈的中心,倏忽千年,风雨不动。商圈中的一家家商铺风格各异,名称也各有各得特色,“梵音妙韵”、“甘露阁”“毓福轩”......古韵习习,异彩纷呈。

为了更好更快的进行调研,队长将小队进行分组,两组队员分别在南广场和北广场进行调研。实践活动有条不紊的展开着,同学们耐心细致的工作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目光,不少路人游客都来询问,同学们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地向围观群众介绍了本实践队工作的内容和目的,得到了大家一致的称许和鼓励。
在大雁塔附近,同学们匆匆吃完饭,召开了短暂的会议来讨论今天下午的工作任务。一切安排好后,一点整,大家又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在这个钢筋水泥的冰冷城市里,稍一转身,眼前就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风景,充满灵气的店名一个挨着一个,无不向队员们诉说着它看到过的兴衰更迭、千年变迁。在大雁塔西广场慈恩客栈旁的小巷里,一家店的老板百忙之中热情欢迎了同学们,并耐心解释了店铺命名的初衷与深藏的含义。

转眼之间,暮色四合,月升日落,小队一天的实践活动也圆满结束。收拾起尚自激动的心神,踏上返程的路,同学们都感到收获良多:不仅仅收获了工作上的成果,更得到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在这高度现代化的大都市里,真正触摸到了那属于“长安”的记忆,捡拾到了一颗颗珍贵的古典遗珠!
文/王一鸣
审核/杨艳
20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