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7:30,2024西安(泰发祥)马拉松赛在永宁门鸣枪开跑!来自世界各地的35000名马拉松爱好者齐聚西安,带着激情与韧劲,如同一股股奔腾的彩色河流,共同书写了一场关于运动、文化与活力的精彩篇章。
在这场盛大的赛事中,西安工大的师生们用自己专业、细致和热情为盛会增光添彩。大家就随小西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风采吧。
志愿服务,有我!
在本次比赛中,我校共选派了732名学生志愿者和11名带队教师,分别服务于6个赛事补给站、4个赛道观察岗工作。他们用细致入微的志愿服务,为赛事提供着保障,展现了西安工大志愿者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01赛前培训
10月初,我校接到团市委关于招募2024西安马拉松赛志愿者通知后,校团委迅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在各学院团委的通力协作下,顺利完成志愿者招募工作。
10月26日,为保障赛事的完满举办,根据岗位分工,组委会分两场对志愿者们进行了集中的工作培训,内容包括赛事基本信息、志愿者管理架构、岗位技能与操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岗位职责、志愿者礼仪、纪律要求等。培训期间,志愿者们在带队老师的组织下,按时签到,认真记录工作重点,积极与赛事专员进行互动交流。

11月2日,带队老师和各组负责人根据岗位、职责不同,参加了赛前专题培训和赛前岗位联调,为做好赛事服务做最后的准备与调整。
02直击现场
11月3日凌晨4:00的西安工业大学,七百余名西工志愿者们用热情点亮了漆黑的夜空,大家不惧低温,整装待发。
凌晨4:30,接送志愿者的大巴车准时启程,向志愿服务地进发。
5:00顺利到岗,在带队老师和赛事专员的安排部署下,志愿者们进入各自志愿服务岗位,有条不紊地摆放志愿服务所需物资,热情的等待着各地“跑者”的到来。
在数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们一直保持着饱满的精神面貌。比赛过程中,赛事补给站的志愿者们开箱、取水、倒水,提供饮料、矿泉水、浸水海绵等,快速娴熟地为运动员补给运动饮料和饮用水的同时,也为他们鼓掌呐喊,加油助威!赛道观察岗的志愿者与其他工作人员密切配合,观察赛道安全情况、维护好赛道秩序,保障赛事顺利进行。
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他们在 2024 西安(泰发祥)马拉松赛中的出色表现,不仅展现了西安工大大学生志愿者的青春风采和社会责任感,也为赛事增添了一抹温暖而亮丽的色彩。
03志愿分享
当我站在13公里的补给站迎接选手时,我意识到人生不该被定义。马拉松真正做到了全民参与,不同性别、年龄,即便是不良于行的人也可以转动着轮椅在跑道上挥洒汗水。作为一名马拉松志愿者,我深深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喜悦与荣耀。那些勇往直前的选手们坚定的眼神、坚毅的步伐,如同璀璨星辰般点亮了赛道的每一个角落。而我,有幸成为他们前行路上的一抹亮色,用微笑和鼓励为他们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彼此扶持,共同为选手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后盾。那些并肩作战的时光,如同璀璨的烟火,点亮了我青春的画卷,也让我收获了无尽的友谊与感动。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孙若妍
站在马拉松补给处的岗位上,我深刻感受到了体育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力量。在工作过程中,我领悟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每一个志愿者都各司其职,从搬运物资、分发补给品到维持秩序,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当看到选手们满头大汗地跑到补给站,接过我们递上的饮用水和功能饮料时,他们的微笑和感谢让我深感满足。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比赛本身,更是为了每一位选手的健康和安全。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服务至上,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为志愿者,我们不求回报,只愿为比赛和选手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继续参与志愿服务的决心。
——经济管理学院 王馨蕾
西马志愿服务是一段充满意义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的快乐和价值。当看到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带来帮助和温暖时,内心涌起一股自豪感和满足感。在本次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与团队成员一起努力,更让我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每一次的服务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它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我将继续投身于志愿服务,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传递更多的爱与希望,让世界因为我们的付出而变得更加美好。
——光电工程学院 麻欣瑞
今天我参与了西安马拉松的志愿服务工作,这是一次无比难忘的经历。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还未完全照亮城市,我便已在凌晨4点起床准备,开启这意义非凡的一天。
我见证了跑者们的坚韧,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跑者,他们的毅力令人动容。在补水站的工作并不轻松,我们要时刻保持专注,确保每位跑者都能及时得到水分补充。每当看到跑者因我们的服务而展露笑颜,疲惫便一扫而空,内心充满了快乐与满足。这种快乐是纯粹的,是付出后的收获。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它像一团火焰,在我心中燃烧,激励我在未来继续投身志愿服务,为更多的人带去温暖和帮助。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到这份力量,加入我们的行列。
——设计学院 李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