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安工业大学团委官方网站!

团情动态
当前位置是: 团委首页 -- 团情动态 -- 正文

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寻源雍州“塑”造未来队赴宝鸡凤翔六营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3-09-21   点击量: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2023715日,西安工业大学“寻源雍州 ‘塑’造未来”实践队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六营村进行采访调研。

凤翔泥塑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技巧闻名于世,寻其根源,则最早可溯源至西周时期。凤翔泥塑也在20065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以进一步发展。

走进六营村,实践队员通过调查问卷、现场沟通等方式对其发展基本状况进行初步了解,在传承人及村民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亲身体验泥塑的制作,从制模、纸筋、入泥、脱胎、到挂粉、勾线、彩绘和涂漆。实践队员通过亲自实践学习进一步感受到了泥塑的魅力,同时队员们也进行了木版年画的制作体验。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来到泥塑胡深世家第五代传承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胡小红的家中,听其讲述了其世家泥塑的发展史以及发展传承现状。

近年来,凤翔泥塑在当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非遗+旅游”的发展模式,带动了一批像胡新明这样的“守”艺人,推进了非遗产业发展。六营村更是利用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顺时应势、深挖广掘、创新实践,形成了非遗产业促进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带动非遗产业的文旅链条,通过走出去交流和展览、请进来举办文化节等方式,助推其走上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在党支部副书记张书记的介绍以及和廖书记的座谈会中,实践队员了解到了六营村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带动作用。廖书记介绍说: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发展,以及建设“非遗+文旅”结合的模式,村人均收入已由几年前的7000元至如今的19800元,让“泥娃娃”变成了“金娃娃”,而未来也将会继续发展此模式,以文塑旅,以旅壮文,以“小乡村”发展“大旅游”,创造出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通过此次实践,让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非遗文化并进行深入学习和体验,感受了代代传承且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了解到了乡村振兴的实施对于乡村发展带来的实质性成果,作为当代青年,也更应该加强文化自信,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加以重视和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年手中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