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寨里村于2021年被评为永寿县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依托本村产业、文化、生态和基础设施,坚持“药果兴牧建大棚,四园联动促振兴”的发展思路,推动乡村旅游,聚焦农旅结合,推进产业模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实现了产业高度集中。四个园区四种模式,与群众建立了稳固的利益链接机制。
为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新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引领广大学子关心家乡变化、投身家乡建设,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西安工业大学“‘寨’星逐月,千‘里’结言”咸阳寨里特色产业调研实践队于2022年8月1日至8月7日前往咸阳市永寿县寨里村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了解当前村情,尽显乡村风采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西安工业大学“‘寨’星逐月,千‘里’结言”咸阳寨里特色产业调研实践队前往咸阳市永寿县监军街道寨里村开展实践活动。在与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化的深入交流中,实践队了解到寨里村按照“规划引领、产业支撑、文化铸魂、制度保障”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发展优势,科学谋划,稳步推进。同时围绕农文旅融合这一核心,遵循四园联动促振兴的产业思路,打造了大棚果蔬采摘园、灰灰兔养殖园、苹果示范园、中药材养生园四大产业园区,实现了产业的高度集中,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同时王书记表示,表示乡村振兴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县上出台的乡村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资金整合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确保了示范村建设有力有效推进。

参观产业园区,了解特色产业
为了学习了解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实践队前往四大产业园区实地参观,园区环境怡然,分为娱乐游玩区和采摘休闲区等。在参观灰灰兔养殖园时,产业园负责人冯群向大家介绍了种兔的养殖情况,种兔采用人工授精方式以及笼养方式进行繁殖。种兔繁育期为一年,一年以后为确保种兔具有优良的繁育能力,将已培育好的后备种兔去替换已被淘汰的种兔。小兔发育至成兔再到带来可观收益的时间约为七十五天,兔舍以半自动化模式严格控制兔子生存的温度和生存环境,以此营造适合兔子生存的环境并且降低兔子在此期间因疾病或意外所造成的财产损耗。每栋兔舍带来的平均年收入为120-130万元左右。同时灰灰兔养殖二期正在建设中,建成后预计年出栏超过30000只。灰灰兔养殖共两栋,存栏15000只,年出栏40000只,带动当地20多户群众致富。冯群表示养殖园的成功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正是由于“三通”政策的顺利实施,才为养殖带来了条件和便利。同时,园区的不断发展也离不开村民的支持与信任。果蔬采摘园的果农表示园区的工作提高了家庭收入,使她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支书王文化也谈到:融合了寨里特色的四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在县、街道两级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增加一些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让产业更加多元化,打造精品农旅结合文化旅游景区。
采访村职干部,深耕乡村振兴
实践队员就寨里村乡村振兴成效、旅游业务发展进程、宣传工作开展状况等方面与村委会成员进行了座谈。村支书王文化提到,寨里村聚焦优化生态,农旅融合,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素质技能和村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发展信心和幸福指数明显增强。街道办副主任高红英表示,在寨里村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管理专业水平不高和资金短缺两方面问题,并表示在未来发展中将积极引进青年人才,注入新生代力量,提振农民精气神,争取带动更多农民促进村内经济发展。随后,驻村干部徐丽丽表示,驻村干部深入村小组和农户,了解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等村情,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与村子里其他干部进行交流,共同制定适宜寨里村发展的计划。
倾听村民心声,共建美丽乡村
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带给村民生活的变化,实践队员对寨里村部分村民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乡村振兴带给寨里村最直观的变化是创造了就业环境,年轻人不用再外出务工,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创收。同时农旅结合的振兴方式完善了寨里村产业结构,推进了村内经济发展,村民们也道“村里的活儿越干越有奔头”。寨里村大力发展四园经济,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带动群众共同富裕和农旅融合上进行大胆尝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治理模式。
“一方热土四季美,醉卧寨里写新篇”,寨里村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带动群众共同富裕和农旅融合上进行大胆尝试,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治理模式,为新农村的振兴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队成员们从象牙塔走入基层,亲眼目睹了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真切领悟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
实践结束,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实践中的收获和认识带回学校,传播好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异答卷,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