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安工业大学团委官方网站!

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是: 团委首页 -- 团务档案 -- 学习园地 -- 正文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习近平与老区人民在一起(二)

发布日期:2019-06-24   点击量: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福建古田

——与老同志忆往昔、话传统、唠家常

1929年12月28日至30日,福建古田,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探索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新型人民军队由此走上了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

85年后,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专程来到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出席正在这里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

白墙青瓦的古田会议会址庄重古朴,“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大字熠熠生辉。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就先后7次来到这里,大力倡导和弘扬古田会议精神。

习近平也一直牵挂着生活在这里的老区人民。每次来,他都要抽出时间看望慰问革命老前辈。这次,他又专门把10名老红军、军烈属和老地下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接头户、老苏区乡干部代表请到会议驻地,与大家忆往昔、话传统、唠家常。

习近平接见老红军、军烈属和“五老”同志代表。新华社记者 李刚摄

“咱们又见面了,现在身体怎么样啊……”习近平一走进会见厅,就紧紧拉着老同志的手,嘘寒问暖,亲如家人。

再次见到那熟悉的笑容,又听到那暖心的话语,老同志们感到非常亲切、非常激动。98岁的老红军谢毕真发自内心地说:“现在党中央的政策很得民心,老百姓都很拥护。大家都铆着劲要实现中国梦,相信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我父亲原名叫郭上宾,为了革命事业,改名郭滴人,就是要把自己的点点滴滴都献给人民。”82岁的郭壮友是闽西苏区创始人之一郭滴人之子,他越讲越激动,站起来说道:“作为烈士后代,我一定要把父亲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信念传下去!”

听了郭壮友的话,习近平连连点头,充满感情地说:“长征出发时,红军队伍中有两万多闽西儿女。担任中央红军总后卫的红34师,6000多人主要是闽西子弟,湘江一战几乎全师牺牲。”他语重心长叮嘱在座的军地领导,要永远铭记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的贡献,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

中午12时,习近平走进餐厅,同11位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代表围坐在一起,红米饭,南瓜汤,大家津津有味吃起了“红军饭”。

“大家随便一点,自己动手吧。”习近平不时为身边的基层代表夹菜。

习近平同基层会议代表共进午餐、吃“红军饭”。新华社记者 李刚摄

习近平同大家边吃边谈,回顾老红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习近平语重心长叮嘱大家,青年一代是党和军队的未来和希望,革命事业靠你们接续奋斗,优良传统靠你们继承发扬。军队政治工作要大家一起来做,基层做好工作是重要环节。要带头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带动部队官兵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

陕西延安

——给乡亲们送上自己采办的年货

延安市延川县是革命老区县,梁家河村位于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5公里处的大山沟里。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梁家河村插队落户,后来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在这里劳动生活了7年,同乡亲们打成一片、结下了深厚感情。

2015年2月13日一大早,习近平从北京乘飞机一到延安,就转乘汽车前往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给乡亲们送上他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

习近平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就老区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从村口到村里长长的路上,习近平同乡亲们边走边聊。他来到插队时的房东刘金莲、吕侯生家,同他们忆往事、话家常,他到梁家河村第一晚住的窑洞里仍然保留着原样。刘金莲回忆起她嫁到这个村时习近平等北京知青闹洞房的情景,说年轻时习近平就很平易近人。村民吕侯生是习近平在梁家河村的第二个房东,后因腿疾失去行走能力,当时担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专门把他接到福州就医,由于病情严重,腿最终没能保住,装上了假肢。一见面,习近平就询问他假肢好使不好使,生活过得怎么样,嘱咐他保重身体。

听说总书记来了,村民们十分激动,纷纷赶到村委会小广场,围拢到总书记身边,争着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同他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并同每一家合影留念。他深情地对大家说,我迈出人生第一步就来到梁家河,7年时间里,梁家河父老乡亲给了我无数关爱,使我受益终生。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

习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图片来源:新华网)

习近平此次到延安,一个重要目的是对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进行调研。13日下午5时,他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